情非得已贵祥记
在上海的港式茶餐厅名单里,贵祥记的排名状况肯定是不大乐观的,但是在一个月的22个工作日里,我却要光顾至少18次,这也确实是有原因的。
我们的法定食堂在对面大楼。曲径通幽的一个地下室,每到午餐时间都会象早上7点的菜市场一样喧闹熙攘。食堂盛产白菜和粉丝,因为洋洋洒洒十数种沙锅,名目涉及飞禽走兽、河海陆空,而其主料必定是大片的白菜和大量的粉丝,并且以此为传统,久久不忍更换。
我不挑食,但是我很抱歉自己对长期食用白菜粉丝心存不满,所以就纠集了 鸟、江诗丹顿、室内达人一干人等,中午自掏腰包,直奔贵祥记而去。
贵祥记,怎么说呢?还算窗明几净,迎宾小姐穿旗袍,座位分火车座和传统圆桌两种,我比较喜欢火车座,绿色的软沙发,看起来就好象一块专门用来吸干时间的大海绵。至于味道,鸟的朋友LILY认为他的港味并不正点。但是我和鸟属于比较粗糙的,再说和食堂比起来那可真已经是天差地别了,所以委委屈屈地成为了常客。
我们本着勤俭之本,起初只要西点和面点、捞饭之类,后来就发展到除了鲍翅无所不点的地步。一些讨喜的菜点还受到了我们的反复宠幸,直至腻烦。再后来,这样也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了。但是我们不是挑剔的客人,所以我们不为难店家,而是对菜式进行自发的重组与整合,
比如说捞饭,原来的品种一一试过,再无新意,某天灵光一闪,将一份米饭悉数扣入汤里,搅匀了吃,居然很不错也,这以后我们就经常这样子吃了,有时候是小鸡炖蘑菇,有时候是茄子炖鲶鱼,总之是又新鲜又好吃。小姐第一次收拾我们盘子的时候很明显的诧异了一下,后来也就很随和地习惯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创新是多么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