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感慨几句
有时候气炮炮太不像样,对毛线说,我们换个爸爸好不好?毛线歪着头认真地想一会,说,可是我那么爱他!
韩半岛的恐龙里,恐龙粑粑为了保护它的太太和小baby,跟坏恐龙打架。她看了说,妈妈,这样的片子会让人特别地想爸爸。
她自己也说,爸爸“懒呼呼的,老是看电脑玩手机”,可不知道怎么就是对爸爸这么深情厚爱起来。
要说宠,绝对是炮炮比我宠。我要立规矩,做错事要打手心的,炮炮从来没有打过她,从小到现在,只吼过一次,效果立竿见影,哭得停不下来。
2、3岁的时候,炮炮睡懒觉,我就自己带她出去玩,她开开心心,完全无所谓炮炮在不在,现在她会问,那爸爸不去码?蒙蒙要爸爸一起去。
她是无意识的,只是出于本能地希望“爸爸在”——但是由不得我不感慨,对小孩子来说,爸爸这个角色真的太重要了,不管是心理上,还是完全不同于妈妈的认知感受和情感表达上,都能互补中和,更重要的。是可以带来更多温和的边界之外的、大胆和刺激的体验吧?唯有因此,小盆友才有可能在将来更敢于尝试,也更能经受摔打吧?
说到教育孩子,我绝不相信只要照顾得密不透风就叫养育孩子——可这不正是天朝绝大部分妈妈的手法吗?我也不认为母爱就一定无懈可击——自己生得谁都爱,这是动物性的本能,不值得特别拿出来讴歌,事实上,确实不是每个人的爱都恰当,都得体,都能成为小盆友长大成人的助力。
相反的,事事包办,狭隘的盲目护短,以及自身精神层面的贫乏和认知能力的低下,一手把一个本来纤尘不染的小婴儿养成渣的,在天朝遍地都是。大叔说,“从幼年开始,父母有意无意提供給他的精神资源,这些将形成他的精神结构——主导他一生的好恶感与羞耻心,他的愿望、梦想与恐惧,从而影响他后来所有的决定”。
深以为然,这才是为人父母该尽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