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母做菜难吃”这个话题,太想说几句了。
有一种宁愿饿着也不想入口的早餐,红豆,绿豆,红枣,木耳,小米,大米,焖锅里熬成糊,颜色介于翔和土之间,每次一大锅,煮一次够吃一星期!
坐月子的时候,还吃过一种早餐,酒酿鸡蛋红薯豆腐皮甜汤。
妈妈并不缺做美食的意愿,她只是没耐心。
所以,我吃过成片青菜叶子做馅的馄饨,红枣桂圆冰糖炖蹄髈但是不!加!盐!真的就是纯醋溜的醋溜白菜。
有次头脑一热提要求:妈妈,我要吃大排。她说好。当天晚上,她往冬瓜清汤里扔了一块生大排,煮了20分钟之后撩出来,慈爱地夹进了我的碗里。
小时候住爸妈学校,各家都把葱什么的种楼下花坛里,她曾经把邻居的君子兰叶子当葱摘回来。
爸爸其实挺爱做菜,他喜欢尝试各种食材的叠加,而且慢条斯理,从准备到上桌,能花3、4个小时。
我的同事们曾经在晚8点之后,等到过这么一桌菜:炒花菜豆腐干卷心菜、炒卷心菜蘑菇肉片、凉拌豆腐干卷心菜、外加一碗毛豆蘑菇肉片汤。幸好我带了一点叉烧牛肉之类的熟菜回来。即便如此,面对我爸“别客气啊吃啊吃啊”的盛邀,他们仍眼神躲闪,笑容挣扎。
然而我自己也并不能干,偶尔对照菜谱尝试香煎牛排,最后也总归变成红烧老牛肉。席慕蓉描述过这么一个意向,热而香的糕点后面,笑吟吟的妈妈。我没有这样的回忆,估计毛线也不会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