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冷,炮炮妈妈说,不下厨了,大家出去吃。
吃的目的地就在家附近的一个路口,走进走出都会路过,每次都要伸长脖子好奇地窥探一下,好奇的理由是:在这家店吃饭,坐的是草编的小圆墩子而不是椅子,草墩子非常矮,餐桌也随之低矮,有点在幼儿园里过家家的感觉。就这么着,还天天都满座。
好不容易找到个靠墙柱的三人座,一桌的狼籍还来不及收拾掉。趁着小姐擦拭的当口,我和炮炮跑去点菜。这里没有菜单,在店的最里面靠墙竖了个大玻璃柜,原料就用不锈钢餐盘盛着,一排排地摆在玻璃后面,正是传说中的“所见即所得”。一边问着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一边就点下了几个菜,分别是,薄荷炒腌肉、酸菜炒土豆、青蒜炒香豆腐、爆炒腰花、农家酸菜鱼,以及豆腐丸子白菜汤。
回到座位,陶土的杯子里已经满上了豆浆——拿豆浆当茶水,还挺新鲜的;浅浅地喝了几小口,菜就开始陆续地上了——这样的上菜速度也挺难得。值得一说的是那道青蒜炒香豆腐,听着很家常的一个名字,可是味道一级棒。所谓香豆腐,是一种颜色象绢豆腐,长相象麻花,质感象上海的素鸡的这么一样东西,配合着翠绿的青蒜橘红的胡萝卜片,分外鲜艳美味。
农家酸菜鱼不同于我以往吃过的那些,做法应该更接近于上海的水煮鱼吧,只是多放了道当地盛行的水腌酸菜。鱼是草鱼,片得还不够薄,嫩倒够嫩,分量也足,相比之下,觉得还是里面的山芋粉丝又酸又韧,更好吃一些。
酸菜土豆是一道不论去哪家点都不会走得太远的菜,这家也还不错,不过比不上我上次来云南时,在一家傣族餐厅里吃的。那次我们连点了两份,全部扫荡干净,连汁都不剩。至于豆腐丸子白菜汤,我就是想不明白那么娇嫩的豆腐怎么就能揉碎了之后再捏成一个小团子来,混合了葱末,乍一看倒象是鱼丸。味道不好不坏,很清淡的一道汤。
总得来说,这顿饭吃得还满意。出门的时候抬头看店招,原来就叫农家草墩饭。彭老大是决计不会来这样的地方吃饭的,不由替他惋惜:他错过了多么有趣的美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