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皮在千回百转的葫芦丝中走走停停,300多公里的路程行进了整整一夜。
清晨6点,钻出最后一个山底隧道,大理就在不远的前方。
到站了!大理的站台和其他城市的站台没有什么显著的不同,只是这里比别处晃动着更多双兴奋和期盼的眼睛。大理旅游局一句煽情的“大理,一生不能不到的地方”把几乎每个人的热情都煽到了无比的高度。
去的第一个地方——大理古城。始建于公元1382年的古城门至今仍然气势恢弘,不可一世。可以想见,在久远的年月,崎岖绵延的茶马古道上,成千上万的马帮颠簸前行到这里,抬头仰视,该是何等的欣慰和敬畏。
古城里面,青石板路的两边,店铺鳞次栉比,家家都是人进人出的热闹,而建筑仍然是昔时的建筑,青瓦屋面,工笔白描,历经数百年的风花雪月,依然鲜明生动。旧瓶装了新酒,品瓶或品酒,随君所好。
说来也巧,我们正赶上大理白族的三月街节。听导游说,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放假三天,在这三天里,每个人都可以回头寻找自己的初恋或者旧时相好,尽管放心大胆地缠绵上三天,三天之后,重新回归各自的生活。所以这里的人个个活得兴高采烈,因为年年都有三天,年年都有盼头。
到大理有一样东西不能不吃——乳扇,简单地说就是牛奶皮。清《邓川州志》有记载:“商贩载诸远,为美味,香脆愈酥酪”。或烤或煎,奶香浓郁。后来坐出租,问了司机,才知道当地人最喜爱的居然是生吃,我也试了,果然越嚼越香甜好味。
炮炮妈妈在司机的指点下买了很多很多,还用真空封装了,好让我带回上海。
离开古城去崇圣寺和大理白族三塔,路上看到悠闲的当地人,坐在自家门前的台阶上,托着下巴晒太阳。
连大理的云也分外悠闲。一朵栖息在山坡上的小白云。
崇圣寺始建于公元834年,南诏第十主丰佑在位的时候;耗时6年,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之说,可见其规模。不过世事沧桑,今天见到的应该是后人重修的了。
一说起这三塔,白族导游就自豪得简直了不得,在他们心目中,这是南诏古国昔日国力的象征,是仍然鲜活的历史,是不可亵渎的圣物。
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高约69米,在千寻塔西方,等距约70米远的地方,有南北两座小塔,各高约42米。每座塔的塔身都有佛像、莲花、花瓶等浮雕,层层各异。千寻塔则更是考究,还有石狮、佛龛、梵文刻经、相轮、覆钵、白族的图腾金鹏鸟等等,工艺之精细之繁复丝毫不逊于同时代的中原文明。
几年前一次地震,把三塔震得微微倾斜,也再不允许游客登塔了。真正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千寻塔的正北方,有座蛙鸣石,数千年来不仅被人摸得油光水滑,也被敲得坑坑洼洼。用黑卵石用力击打,可以听到酷似蛙鸣的巨大回声,从千寻塔远远传来,声声层叠,渐次隐去。
爬到钟楼上远望,崇圣寺宝相庄严,而大理城于时光中转身,流淌的仍然是一千年以前的气度风韵。
蝴蝶泉,《五朵金花》的拍摄地,徐霞客也曾经心向往之:“蛱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
泉确是好泉,水从岩缝沙层中渗出,聚成大小不一的四个潭,潭水明冽,一望到底,游鱼在摇曳的倒影和潭底的卵石水草间穿梭嬉戏,从树顶筛下的细碎日光在水面钻石一样华光闪烁;林立的古树也依然枝叶繁密,浓荫蔽天,尤其横过泉上的一株古合欢树,老龙一样虬劲张扬,只可惜蝴蝶不再,“蝴蝶泉头蝴蝶树,蝴蝶飞来千万数”的奇景永远成为了传说。
传说用蝴蝶泉水洗手,一洗官运,二洗财运,三洗桃花运,我也拼命挤进人群认认真真洗了三把。泉水清凉沁心,再次感叹,好水啊好水。
洱海不是海,是云南第二大高原淡水湖,从高空俯瞰,它就象是只紧偎着苍山的大耳朵。较之第一大湖滇池,它更干净更透明。
我们坐游船,深绿色的湖水在游船周围温柔地起伏荡漾,阳光在湖面活泼地跳跃,远处的苍山云遮雾绕。
白族MM中有很多姿态绰约,容貌美好的,叫她们一声“金花”,可以换来她们很真心甜美的笑靥。
白族出名的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在白族文化中,这是茶的味道,也是生命的释说。
苦茶真的很苦,喝的时候忍不住皱起眉头;甜茶象蜜一样甜,因为加了乳扇,还有淡淡的奶香;回味茶味道复杂,我阅历尚浅,无法领会其中的微妙,等若干年后再来重新品过吧。
洱海中还有一个必游之处——南昭风情岛。据说这里曾经是古南诏国国王的避暑行宫之所在。岛上古榕参天,浸透了阳光的树叶绿得几近透明。一边是山,一边是水,山水一色,风月无边。
可惜没有机会见到著名的洱海月。听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美的。好吧,留个遗憾,下次再来。
晚上去看了导游力荐的《蝴蝶之梦》。虽然及不上《云南映象》那种原生态的震慑,但是其舞美设计实在是不惜工本,美仑美奂。有可以自动起浪的升降水池,可数码控制的漂移舞台,可仰俯旋转,极限转角达360度的升降臂,可模拟下雨,等等等等,基本上震得全场人目瞪口呆。
入夜的大理,小家碧玉式的璀璨,静谧的光华这里那里,星星点点。
我们要走了。再见,大理,希望下次来看你,你还是这样的从容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