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岁半到3岁,这半年变化巨大,毛线终于从婴孩的体态形貌中挣脱出来,成长为一只上蹿下跳的话唠了。

不过毛线不太肯承认自己长大,她常常发出“捏捏捏”的奶音,怕我们不领会,还要补一句“蒙蒙还是小毛头,蒙蒙不会讲话。”。她心里明白,长大了的小盆友是不能够再这样粘着妈妈要奶吃了,这是她眼下最最不愿面对的头等大事。

而在吃奶之外的其他问题上,她又急于窥探成年人的世界,事事好奇,处处模仿,她学外婆打电话,煞有介事地一路走一路说“喂,你好,我系蒙蒙,你系谁呀,我今天要去龙基梦画画,还有蹦蹦跳,嗯,对对,就是个样,对,哦,好,盖见,”把大人的腔调学了个十足十。

她有的字咬音不准,尤其说不来“Z”,所以“再见”是“盖见”,“走”是“狗”。可她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说得个高兴。

类似这样的事情挺多,比如她热衷画画、唱歌、跳舞,其实是画无形,歌没调,舞也谈不上章法,按成年人的标准来看肯定不够好,但珍贵在这一份半点折扣都不打的赤诚天真,完完全全、心无挂碍地喜欢和享受。这才是真的“从心”吧?

所以说为什么有时候大人会被一个小孩子感动呢,自己缺失的东西,却能在他们身上找到。

在天朝现如今的大环境下,“勿忘初心”是件尤其奢侈的事,需要足够的金钱,和格外精心地呵护。我是个连能干都称不上的麻麻,能给的或者也只有尽可能的温和和耐心了。

毛线,我们有一辈子的时间来守着你,你就随自己心意,慢慢地长大吧。

毛线三周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