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第一次徒步,菜得不能再菜,因此斟酌良久,决定还是分两天倒着走。
从上海坐动车到杭州,在奎元馆同大单白娘子会合,再从杭州西站转长途车到昌化,在那里住了一晚,稍作休整,第二天早上包车去浙基田,我们的徒步是从永来村开始的。
这是一个被时光忽略的村落,初秋的午后,听不到一点人声,半个世纪前的标语,仍然清晰可见。
穿过村子和农田,徽杭古道的入口就在跟前。
刚开始的一段土路很平坦,路面也够宽,我们嘻嘻哈哈地向前走,东张西望,就是没人注意路牌,结果走岔了道,幸好炮炮发觉不对,及时回头。
到达第一个休憩点的时间是10月2日中午12点45分。门票背面的地图上有标示,这里叫灵官庙,它或许也曾有过香火供奉吧,但是现在,我们只看到破败的墙壁上斑驳的青苔。
在这里喝了点水,吃了饼干和鸡蛋,男人们抽了进山前的最后一支烟。
从灵官庙到南天门,砂石路和石阶交替,之字形迂回而上。
这段路不算险峻,可是我们平时太欠锻炼了,走10来分钟就要休息一会。
古道两边的植物层层叠叠,密不透隙,年轻的与古老的,不分你我,纠缠而生。
路边有当地人卖番茄,5毛一个。白娘子买了4个,爬到坡下的山溪里洗了以后吃。
半山上有座茅草亭子,已经有一大队人马在这里休整了。我们找地方坐下,向他们的领队打听前面的路。
这里地势相对平缓,我们和群山之间有稀薄的雾气相隔,渐远渐淡。
我们见到好几处不知源头的山泉,水非常冰。经过的山民是直接用来喝的,他骄傲地说:比你们的矿泉水还要好呢。我们不敢喝,用这个水洗脸洗手,还绞了毛巾。
南天门是地图上标示的第三个站。先前遇到的山民比我们走得快,等我们上气不接下气地爬到,他已经在崖边的石头上休息得差不多了。
大自然斩钉截铁地一刀,为历代徽商辟出一条通往梦想的九曲羊肠。这里走出过好几位红顶商人,最出名的大概就是胡雪岩了吧。
南天门到蓝天凹,一段高低不平的石板路,碎砂遍布,大单爬得极其崩溃。炮炮帮他背包,白娘子三步一回头地拽他,终于把他给拖上来了。
我可以想象,从鱼川跋涉而来的人,疲惫地绕过巨大的山石屏障,看到这一块豁然开朗的绿色坡地时的心情。这一瞬,任何辛苦都是值得的。
我恨自己不是全幅机,恨自己没有金广角。
四只菜鸟终于攀上了蓝天凹。
有一只不怕人的小牛犊懵懂地走近,立即被一群不明真相的群众围观,不仅围观,还惨遭亵玩。
竹篮和水果,这样的色彩组合和摆放方式,让我想起念书时的静物写生课,光照的角度静谧美好。
蓝天凹的背风处是背包客安营扎寨的好地方,我们没有露营装备,打算住在下雪堂的逍遥人家——我们第一天的目的地。
我们经过一座有300多年历史的老房子,碎石垒的墙,木头窗棱,墙下怒放的一串红,和一溜晒开的赤豆黄豆。此情此景,真的可以用“
惊心动魄”这四个字来形容。
惊心动魄,不仅仅因为它美,更因为它穿越了300多年却仍然保有的小人物的坚守和安详。
山路边,屋主坐在木头条凳上剥赤豆,一个干瘦的老人。因为他在,所以这里还得算个村子,假使他走了,这个村子就彻底没有了。他在屋外精心地种了花草,好对得起来拍照的人,因为要拍他的屋子,需要付一块钱,这一块钱,是他主要的经济来源。
我不会忘记这个村子,它已经300岁了,只有一座房子、一个村民。它的名字叫:上雪堂。
山民告诉我们,下雪堂就在前面,对面过来的驴友也给我们吃定心丸:最多30分钟了。可我们拖拖拉拉,磕磕绊绊,足足走了一个多钟头才到。
我们几天前就电话预定过的,找到老板娘一说名字,她就带我们去二楼的房间了,房间里除了床和床头柜,没有任何其他家具,就像个学生宿舍。我们把包扔在卫生间门口的石灰台子上,轮流洗澡洗衣服。
很多人没定房间,就在屋子前的平地上支帐篷过夜,我们门口就有一排。晚上山里很冷,他们大声唱歌喊叫,跑来跑去,经过我们敞开的房门,互相友好地打招呼,就好像是遇到了隔壁班的同学。
老板娘管我们两顿饭,当天的晚饭和第二天的早饭。晚饭是5个例菜,不够额外再点,米饭随便吃;早饭是一人一个煮鸡蛋,粥和馒头酱菜随便吃。
我们徒步了一天,几乎没吃过像样的东西,就加了一个羊肉火锅,火锅上桌,我们一声欢呼,埋头猛吃,4个人吃掉了人家10个人的份。
不知道是饿的,还是这家的羊肉确实正点,我们几个到现在都念念不忘。
第二天早上7点起床,塞下了一碗稀饭,两个馒头,4只鸡蛋打包备用,继续上路。
黄茅培到江南第一关的路段是古道中保存最完整的,也是沿途风景最好的。
一人多宽的石板路,一边是倒梯形的峭壁,一边是无遮无挡、刀削一样的悬崖,探头张望,深不见底。对面有人过来,必须一方紧挨着石壁停下,另一方侧身才能通过。有的地方,这样的石板路是两边悬空的,还有的地方,甚至连石板都没有,原块的山石潦草打凿出踏步的印子,遇到这样的,炮炮会先过去,然后回身接应我,我逼自己不看石头以外的悬崖,连滚带爬地过去之后,连回头再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
很多人在徽杭古道的攻略里都会这么说:千万要记得停住脚步看风景,绝对真理,在这里稍有错神,就有可能踩空掉下去。
山谷里的水坝。
被山上崩裂的碎石砸断的电线杆。
累、热、紧张,这种时候,潺潺的水声有安魂的功效。是炮炮先发现这条山溪的,在陡坡下一个不深的山谷里。我起先害怕,不愿意爬下去,经不住他和白娘子再三鼓动,心一横,就下了,下去后忍不住奖赏炮炮一记大大的爆栗——所谓胜地,不过如此!
在山光水色中吃了一只白煮蛋。
用喝空的塑料瓶灌满溪水,看,又是一瓶矿泉水。
崖边的生命。
我们在第二天下午1点多通过江南第一桥,到达安徽绩溪的鱼川,全程25公里。
第一次徒步,总结不出太有深度的攻略来,但有几点颠扑不破。
1、量力而行,不逞能,小命永远是第一位的;
2、专业的徒步鞋和登山杖有保命之功效;
3、驱蚊虫蛇蝎之类的膏药多多益善;
还有一条,我的私房体验,一个在嶙峋山石之间铁钳一样抓紧我的炮炮,就是好炮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