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顿早在大约半年前就向我大肆推广杭州的方大伯鱼汤。总结一下他的推广重点,主要可以罗列出以下几项:
1、方大伯的餐馆小,小到只摆一张桌子;
2、方大伯的客人多,每到吃饭时间,好车在路边排成长龙,全部虎视耽耽着那唯一的一桌;
3、方大伯极其讲原则,每天中午11点到1点半,晚上5点到7点半,时间一到马上收工,像闹钟一样准时,有再多的人排队,他也不烧了,有再多的钱,他也懒得赚了;
4、方大伯极其牛,吃之前不给问价,你问了他就不招待你;
5、方大伯的鲫鱼豆腐汤极其著名,无数食客都是慕此汤而来的。
我一听之下,果然传奇无比,有生之年不去吃一回实在是对不住自己,所以周末杭州游,不顾山高水远,从九溪直奔教场路1号而去。
到达教场路1号,只见小门紧闭,JD询问隔壁邻居,说是最近卫生检查,恐怕今天不开张。
闻听此言,我们无不大惊失色,JD在重大打击之下稳住心神,继续向邻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述说我们坐了两个多小时火车的艰辛以及对方老前辈的景仰之情,终于感动邻居,让我们去5号问问。
往前几步,到了5号门口,只见一位头顶锃亮60开外的小老头戴着眼镜坐在近门的桌边看报纸,一问,原来此人就是名声远扬的方老前辈,再一问,哦也~~~~有饭吃了!
这才得以进入传说中的方家厨房。顿顿说它小,果然恐怕没有比它更小的餐馆了。面积不过五六平方米,厨房店堂连体,在煤气灶旁摆了张小桌子就是了。这个微型餐馆没招牌,甚至连菜单也没有一张,角落里有张小案板,菜都放那上头,相当于菜单。
“你们要什么菜?鲫鱼豆腐汤?梅菜扣肉、咸菜刀豆、花菜,花菜要不要?再来个辣子三丁好了,你们五个人,四菜一汤差不多了,付50块定金,先出去转转,20分钟以后过来吃饭。”方大伯一边指点着案板一边速度飞快、态度坚定得替我们点了菜。
我们必恭必敬地交了定金,在附近心神不宁地转了转就急急忙忙往回赶,一进门没有看到方大伯的踪迹,只看到方大嫂一个人在灶边忙碌,而那唯一的一张桌子上已经摆了两个菜,坐着两个人,喜笑颜开地吃着。
正心下疑惑,方大伯从里面出来,见到我们就招呼我们吃饭,可紧接着一转头看到那两人,一下子就大叫起来:
“谁叫你们吃的?啊?你们怎么就吃上了?不是跟你们讲半个小时以后过来吗?啊?搞什么搞?这是他们的菜,你们怎么能吃?啊?明明他们是第一桌,你们是第二桌,我他妈的计划都给你们打乱了!……你们就这两个菜了,其他的我不烧了,奶奶的吃完快走!……什么?还要等人?叫他们马上过来,马上吃掉!……啊?现在过不来?打包打包,打了包快他妈的走人!”
起初两位男士还能一边吃一边陪着笑辩解,哪知道方老越骂越勇,气势凌云,只好主动表示愿意将他们吃过的先端在旁边,等我们吃完了再继续。
又等了十来分钟,终于挨到我们入座。
客观评价,菜确实不错,虽然都是家常小炒,但是该甜的甜该辣的辣,也不油腻,咸淡也刚刚好;特别是最后上的鲫鱼豆腐汤,奶白色的汤面浮着几根艳绿的葱,鲜香浓郁,鱼嫩得打飘,一点点腥味都没有,豆腐也爽口滑嫩。我们5个片刻就把一大碗分了个精光。
我是背门坐的,所以不知道后面的情况,据对着门的铭心、炮炮和鸟说,在我们吃喝的这二十来分钟里,背后已然逐步林立了无数双饥饿的等待的眼睛。吃完转身,果然。
走到门外,吃到一半被赶出来的那两位正蹲在路边继续孜孜不倦地等着,而路边的车队已经无限长。。。。。
。
PS:星期天回到家,和炮炮妈妈说起这位铮铮铁骨的方老板,居然连远在昆明的她都去吃过了。